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

與神同行——即使你不完美,仍然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(有劇情)

英雄的目的不是去排山倒海,而是去了解山和海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by Carol S. Pearson

與神同行,在 2017年底,席捲台灣(圖片來源:影視愛熱評)

2017年即將走入尾聲的時候,電影院捲起了一股韓風,許多人都被《與神同行》吸過去了——包括很少看電影的我

PTT電影版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大概是:「看電影的過程非常享受,但看完後的回甘卻不夠」

這和我的看法還滿接近的。以親情題材來說,它拍得相當感人,但也稍微平面。「愛」在親情裡,當然是最大元素,但親情裡的糾葛,卻不是那麼容易說得清,渲染親情,是動人的,但不是真實深刻的。(這讓我想看看血觀音怎麼談親情)

可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,因為男主角讓我看見了一趟——英雄之旅。


英雄之旅的說法,來自神話學大師坎伯的《千面英雄》,我會這麼解釋英雄之旅





《與神同行》中的主角:金自鴻,就具備這樣的特質。但又多了些迂迴曲折,使他不只是套路中的英雄。一般的英雄之旅,通常會有兩種套路:

(一)主角一開始並不是英雄,但在追求目標過程中,逐漸具備英雄的總總特質。(蜘蛛人之類的電影)
(二)主角一開始就是英雄,擁有高貴的情操,但卻因為命運的捉弄,使他的人生面臨許多挑戰。如果他能克服,那自然皆大歡喜。如果不能克服,就會走向悲劇英雄(項羽,喬峰都算悲劇英雄)

而金自鴻的英雄之旅,則在於他一開始就被認為是英雄,但後來卻發現他並不是英雄,直到最後,他與自己和過往和解,再次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((一)(二)兩條路都走的概念)


一、一個救火英雄

主角金自鴻是個消防員,因為在火場救人而喪失性命。死後三民陰間使者來帶領他到陰間接受審判(總共七關),如果他能通過審判,就可以託夢給尚在人世的母親,然後重新投胎。

金自鴻是為了救人而死,於是他在陰間審判時,得到「貴人」的殊榮。(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有什麼用)


審判過程中,還帶出了金自鴻平日在工作上的勤勞,踏實,熱心服務的生平過往。此時的她,符合一切英雄該有的特質:勇敢,正直,充滿奮鬥精神

二、一個可以被原諒的瑕疵

就在金自鴻的英雄形象被推到最高點,他冷冷地冒出一句話:我做這些(工作上的勤勞)都是為了賺錢


圖片網址:https://goo.gl/2DA2sM

這當然和完美英雄的形象有所落差,可是很快就被理解了:金自鴻賺錢不是為了自己的享樂,他是為了賺錢給體弱的媽媽,還有一心想攻讀法律的弟弟

三、一段讓英雄變成凡人的往事

在一關關的審問中,觀眾會發現一個疑點:如此孝順的金自鴻,為什麼15年來不曾回家看自己的媽媽,只是拼命寫信,寄錢?他,有什麼不能說出口的往事嗎?

他,真的是完美的打火英雄嗎,是值得被稱頌的孝子嗎?


電影的後半段,劇情推展到他與母親之間的往事:原來,他曾經想悶死熟睡中重病的母親,然後自殺。雖然最後他沒這麼做但是愧疚感讓他離家出走,沒有臉再回來⋯⋯

這一段劇情,讓金自鴻徹底地從完美英雄,跌落為一個平凡人,不管是在道德上,勇氣上,他都要重新面對自己。可是眼前目標(託夢給母親,投胎),不能放棄。英雄之旅part2,至此展開

四、一個與自己和解的英雄

展開英雄之旅part2的金自鴻,開始面對這段過去。首先面對的是他的愧疚感。在這裡,觀眾可以看到金自鴻生前已經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了:他在買給媽媽的電鍋裡,放了一封信,告訴媽媽,他即將返家,與母親見面⋯⋯

我很喜歡電影這個段落的安排。要面對自己的愧疚感,需要勇氣 ,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,金自鴻花了15年才走到,雖然緩慢,但他終究快到終點了。

「面對愧疚」,是金自鴻與自己的第一個和解;
而第二個和解,是學習「被原諒」

有愧疚感的人,通常不見得能相信自己值得被原諒(就像有些人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),金自鴻也是如此。
當他發現,其實媽媽當年並沒有熟睡,她知道所有的事,但仍選擇若無其事,好好的活下去時,他內心的愧疚和自責又再次爆棚~~

電影中以沙堆上母親的眼淚,以及衝向前擁抱沙堆的金自鴻,作為母子和解的場景,在這場和解中,金自鴻接受了母親的「原諒」,與此同時,他也通過了所有的審判,順利投胎。

我很喜歡金自鴻接受母親原諒他的段落,雖然,電影中對於金自鴻內心的轉折琢磨不多,主要是透過情節帶動劇情,但車太鉉的演技演出金自鴻該有的愧疚,著急,自責,和愛:

——當一切埋藏的過往層層揭開,他才能好好愛母親,也才能原諒那個無法好好愛母親的自己——然後他才能坦然接受母親的原諒

學會「面對愧疚」和「被原諒」,讓金自鴻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,讓金自鴻不再只是完美無缺的打火英雄,而是一個通過試煉,完整自我生命的英雄


即使你不完美,你仍然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

生活中,我們經常因為潛意識覺得自己得不夠完美,而放棄追求和相信對生活的信仰,對成為英雄嗤之以鼻:我們覺得自己配不上理想中的生活,覺得自己配不上最好的愛,覺得自己擁有小確幸就好了,或是憤恨地過著生活。

而真正和諧的人生,不是對自己的不完美投之以恨,也不是投之以忽略,應該是了解自己的不完美,與其和解,然後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,並在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愛和被愛
(好像越說越像在講不切實際的大道理,哈~~)


就像 Carol S. Pearson所說:「英雄的目的不是去排山倒海,而是去了解山和海」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